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3854.“耶和华见”表主的预见和提供。这从“见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当论及主时,“见”是指预见和提供,如下面关于流便那一节所论述的,他因“看见”而得名。“耶和华”就是主(参看1343, 1736, 1793, 2156, 2329, 2921, 3023, 3035节)。
至于预见和提供,一般来说,预见更多地涉及人,而提供更多地涉及主。主自永恒就预见人类未来是什么样,人类的每个成员又是什么样,并且邪恶不断增长,直到最后人凭自己只会一头扎入地狱。正因如此,主不仅提供了使人能转离地狱、被引向天堂的方法,还通过祂的提供不断转移并引领他。主也预见,任何良善若不扎根于人的自由,就不可能扎根于人,因为凡不扎根于自由的,一有邪恶和试探的迹象,就会被驱散。主预见了这一点,还预见了这一事实:人凭自己或出于他自己的自由会倾向于最深的地狱。因此,主规定,人若不肯在自由中被引向天堂,仍能被折向中间的地狱;不过,他若肯在自由中被引向良善,就能被引向天堂。这一切表明何为预见,何为提供,以及为所预见的事而作出适当规定。
由此可见,若有人以为主没有预见并看到属于人的最小个体事物,或在这些最小个体事物中预见并引领,那他错得就太离谱了。然事实上,主的预见和提供就存在于涉及人的最小个体事物的最细微的细节中,并且这些细节如此微小,以致其百万分之一都不可能以任何思维方式来理解。因为人生命的每一个最微小的瞬间都涉及一系列延到永恒的后果。实际上,每一时刻相对于接下来的时刻而言,就像一个新的开始,因而生命的每一个时刻,无论其认知的生命还是其意愿的生命,都是一个新的开始。由于主自永恒就预见人未来是什么样,永恒又是什么样,故显而易见,祂的提供存在于最小个体事物中,并且如前所述,还管理和转移他,以便他能成为那个样子;这一切通过不断重塑他的自由而实现。不过,蒙主的神圣怜悯,这个主题容后再述。
71.灵人与木星居民说话,并教导他们,以及若他们作恶,就严惩他们,这在木星是很平常的事。对此,他们的天使告诉我大量细节,所以我想依次讲述这些经历。灵人之所以能与木星人交谈,是因为他们花大量时间思想天堂和死后的生命,相对来说,很少关心世上的生活。他们知道,他们死后会继续活着;到那时,其状态的幸福取决于他们在世时所形成的内在人的状态。在地球的上古时代,与灵人并天使交谈也是平常事,原因是一样的,即:他们大量思想天堂,很少思想世界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与天堂的直接交流中断了,因为世人从内在变得外在,或也可说,他开始大量思想世界,很少思想天堂。当他不再相信天堂与地狱的存在,或人本身是一个死后仍活着的灵时,更是如此。因为当今时代,人们都以为身体凭自己拥有生命,也就是说,靠自己活着,而不是靠它的灵活着。因此,如今人们若不信带着身体复活,就根本不信有复活这回事。
6392.“以地为可喜悦”表那些在主国度的人就享有这种幸福。这从“地”和“可喜悦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地”是指教会,因而也指主的国度(662, 1066, 1067, 1413, 1607, 1733, 1850, 2117, 2118, 4447节),“地”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,是因为在圣言中,“地”所表示的迦南地代表主的国度,它代表主的国度,是因为教会自上古时代起就一直在那里(3038, 3481, 3686, 3705, 4447, 4454, 4516, 4517, 5136节);“可喜悦”是指不思回报的善行所具有的幸福。经上之所以说“他看安息为美好,以地为可喜悦”,并且这两种说法都表示存在于主国度中的幸福,是因为“看安息为美好”论及属天之物或良善,而“以地为可喜悦”论及属灵之物或真理,这两种说法都提及是由于良善与真理的婚姻(6343节)。
进一步考虑存在于不思回报的善行中的幸福,要知道,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不思回报而行善就是天上的幸福。因为除了升职,被别人服侍,有大量财富,过一种享乐的生活外,人们不知道还有其它什么幸福可言。还有超越这些东西、充满人之内层的幸福存在,因而有一种天堂的幸福存在,这幸福就是真正仁爱的幸福;对此,他们极度无知。问问当今智者,他们知不知道这就是天堂的幸福。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人弃绝善行,以为行善却没有通过行善赚取功德的意图对任何人来说,都是不可能的。因为他们不知道那些被主引导的人只渴望行善,压根就没有通过行善赚取功德的想法。主赐给那些正在重生之人的新意愿就带有这种心态;因为这新意愿就是住在人里面的主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